毕业后记

当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的一刻起,我就是陶大的校友了。

当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的一刻起,我就是陶大的校友了。四年,一眨眼就过去。

好像办理一起去青龙尖野炊就在昨天,班里一起去看望留守儿童也在昨天,当然,还有大一时强迫我们去当观众的运动会、以及毕业酒会...都感觉才刚刚过去一样。

现在我坐在北京的一个小出租屋里,脑子里还能浮现出第一次去南昌和景德镇时的样子。

与陶大的缘

分数线出来的时候,可惜的是还差 20 分一本。但是我不想复读了,所以赶紧拿起选学校的书来看。当然,当时也上网(尤其是知乎)不停的搜索,最终我敲定了几个学校,好像一所在山西、一所在重庆、还有一所在北京。不过都不是什么很好的学校啦。

我有个表哥,建议了我上景德镇陶瓷大学。当时也没多想,第一学校就写了景德镇陶瓷大学。然后勾选了接受调剂,专业第一个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第二个写信息与计算科学、最后一个写了日语。剩下的都记不清了。

为什么写这个学校?后来才知道,因为表哥本来想上这个学校,但他没有实现愿望,就把我弄去了。我呢,也不觉得后悔。倒是这个专业真的让我后悔了。

那个暑假,就跟中考完我在哥哥家呆了一段时间一样,高考完我也在哥哥家呆了一段时间。和中考完一样,那真是一个美好的暑假呀!不过时间很快,就到了发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了。通知书是用红色的 EMS 信封装的,里面不仅有录取通知书,还有介绍学校的小册子,以及一张中国工商银行的银行卡。

一看,我被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个专业录取了。当即就去查了一下这个专业,是个数学系专业。不过我当时还没觉得什么,但后面却尝到了厉害。至于为什么当时这个写第二个?嘿,当时以为跟计算机相关啊!

现在如果让我再选一次,第一个肯定还是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但是第二个我一定选日语!

初到陶大

这样,就到了报道的日子。我跟我妈买了卧铺票,坐绿皮火车到了南昌。记得是上午 11 点到的。本来买的是下午的票到景德镇,中间留出了时间可以在南昌逛逛,但我妈决定了,不!有个汽车站!买汽车票直接走!

于是只好把火车票退了,然后立即坐上了去往景德镇的长途大巴。刚从汽车站出来,就是老城区的拆迁景象,我妈就说,你看南昌好烂。我当时就说,嗨呀,这就是拆迁嘛,肯定有好的地方嘛。

后面的确走过了新城区,但是我妈睡着了,我也不忍心叫她起来看。至今我妈还认为南昌旧城区的样子就是南昌的样子。

到了景德镇,我们喊了一辆出租车把我们送到学校。当时通往学校的国道还在修,坑坑洼洼的还堵车,过了好一会我们才到学校,因为我们比报道的预计时间提早了一天到,于是就在学校对面开了一晚旅馆。说是旅馆,其实就是非常简单的设施,跟我现在住的出租房是一样的。

第二天,我早早的去报道了。报道了之后我拿到了钥匙,我被分到了 16 栋的 622 寝室。提着行李上了 6 楼之后,一右转就是 622 寝室了。

刚进寝室时有谁我记不清了,但我肯定不是第一个到的。男生是 6 人间,我妈建议我选中间不对空调的铺,因为我容易感冒(后来,真的在学校感冒不少次,但越来越少了)。

简单的寒暄之后,我跟我妈又说了一会话,然后她就走了。这就是我在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开始了。

622 寝室

我肯定不能一一写出来每天在学校都发生了什么,我在学校也没有写日记的习惯——有也只是坚持几天就放弃了。

622 的大家都很好相处,到现在我还十分不舍,希望什么时候再团聚。

有听凯子说,我们寝室其实并不怎么凝聚起来,这我是同意的。比如小胖发起来一个活动,结果没多少人响应——最后活动的事情就不了了之。想想我们寝室所有人聚在一起吃饭是什么时候来着?好像也就大四上半学期还是下半学期聚过一次吧,吃的是季季红火锅。

在 62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大家都能互相包容各自的爱好。对了,有一个人还不是我们班的(我被分到了 2 班,还有一个 1 班),也没怎么样,都能友好相处,跟哥们一样。怎么说呢,他们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我也教会了他们很多东西。

...此处肯定还有很多回忆,但我没有照片想不起来了。脑子里现在太杂。后面有时间了,看着照片并且我想记录下来的话就顺便开文章写写吧。

信息与计算科学

这是一门又有数学又有计算机的系。在老师眼里,它的数学占 2/3,计算机占 1/3。在我眼里,它就是个四不像的科目。数学又开的是应用统计学要学的数学分析、数值分析、常微分、数学建模等等,计算机又开 Python+Tensorflow、数据库、C、HTML+CSS+JavaScript 和 PHP,这个教学可真的是乱啊。专业名称太长,后面我就简称信息了吧。

信息专业里面的人,很惭愧,到现在有些人的名字我都记不住。所有男生的名字我都记了好久,在上半学期我甚至连寝室里面的人有时候都不记得,更别提女生的名字了。

回到这个专业本身,我一向数学差,所以只要是数学的考试我就没超过 30 分。我还记得“数学分析(三)”这门课,我的朋友邹氏决定帮我一把,我也决心努力一下,在期末考试前,连续两天,每天 6 点半起来,洗漱吃饭后一起到图书馆去,然后中午吃饭回来小休息一下又去图书馆,下午吃完饭又去图书馆,最后晚上回来小休息一下就睡觉,我还记得睡觉时间要不然是 22 点,要不然是 22 点半。睡不着怎么办?硬睡啊!

最后我考了 54 分。我尽力了。不过还是没及格,要补考。

所以每次数学补考怎么办?没得法了,小抄 + 传答案 + 不要按照学号坐。因为我的学号是 1 号,如果按照学号坐的话,每次我都要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考试。这还怎么传纸条看纸条啊!

而计算机类的考试就不一样了,计算机类的考试都是我给别人小抄。小抄在我们的期末考试里还挺常见的。除了优等生不打小抄自己算以外,剩下的人就考虑占座然后靠天保佑。以前还是考试之前早到一小时占座,后面变成了早到两小时占座,甚至还出现了第二天才考试,第一晚就拿着书去教室里占座的壮观景象。这可真的是太……我找不到形容词来形容这个。

担任我们辅导员的是周凤麟老师,而教我们的有彭永康、蔡华辉、成国运、操群、聂庆华、杨丽华等老师。(剩下的要么没见过面,比如只在钉钉网课见面过,要么就是真的想不起来了,抱歉!)

成国庆(我之前打成了成国运,笑死)本来教我们数学分析,教了两个学期之后突然辞职走了。可能觉得教我们课上没多少人听,没趣了吧。

彭永康是负责我毕业设计的老师,也是对我最好的一个老师。上他主导的实验课时,另一名同学郑氏经常说,他往往对其他人要求严,而对我很松。我可不这么认为啊!

当然,蔡华辉对我第二好。我至今还记得他的一句话,就是我参加他教授的“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一)”的重修时,他跟我说,我这些都出的原题,只能帮到这里了,如果你真的忘了怎么写,那你就把题抄几遍在答题卡上,总之不要有空白。这门补考我考了 70 分,正好是消除补考和重修记录的分数。

剩下的老师,我都很感激他们。虽然可能只是教我们一到两个学期,教的知识大概我们也忘了,但我还是想谢谢这些老师。

总而言之,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怎么会有人来看呢,哈哈)问我要不要报这个专业,我会建议你不要。

计算机协会

军训快结束的时候,先是校级组织的招募会,然后是院级组织的招募会,最后是社团的招募。我当时就在想,有没有计算机相关的社团呢?找到了!就是景德镇陶瓷大学计算机协会。我也没想到这一加,就是 4 年。记得当时还加了个 MI 动漫社,可感觉根本没有什么活动,后面跟日语社合并的消息我也不知道。

不过,同时搞计算机技术的还有一个协会,叫做移动互联协会。我大一刚加入计协的时候就听说,计科这个专业的人全都去了移动互联协会,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不过从后面招募的成员数量看来,这个应该是真的——我们只能招到其它专业的人,计科的人都很少。

刚进计算机协会忘了谁是会长,但面试的时候我跟会长说了几句话就把我分到了技术中心这个部门。带领这个部门的是李志云。我也通过计算机协会开了第一次课。但后面,活动除了一年一度的计算机协会维修以外,也没有其它的活动了。

然后就是换届了。新一届会长是我们 17 届的信管专业的李文斌。技术中心则是由同届的刘起负责,他是数媒专业的。

本来上一届会长想让我做会长,我去了这个会议,然后说了我不想也不愿意担任任何职务,最后我还竖了中指然后退场。一般,在一个社团内也只呆一年,第二年要加入的话就需要重新填表申请然后交会费,我后三年就用“顾问”这一个职位继续与计算机协会保持着关系,以我的角度来看就是,虽然我没有直接去影响协会的运作,但我也间接的影响了协会的运作。

在这一年,我在我的建议下,新会长尝试搞了计算机协会的网站(服务器是由刘起出的),我也照着中科大 lug 协会的 8 讲 Linux 公开课做了一个精简版的 4 讲 Linux 公开课,并由刘起提供了音频和视频的录制设备。我的目标就是能将这套视频留给以后的计算机协会用,即使没有什么教学活动,也能有拿出手的东西。

第一次课的时候,好像还有几个同学来听,第二次课的时候,就更只有一半的同学了。当然,我就没看到一次计协全员到齐的时候——无论是与心理协会联合举办的跨年晚会,还是换届大会。

说来此时我想起来一个糟点,在第二节课后,我本想让大家都现场在 VMware 里体验一下 Ubuntu Kylin 的安装,结果没有一个人安装成功,而且还不是因为网络问题。具体是什么问题,我还真的忘了。

不过,我们无论怎么开课也没有能带动全员。新会长从我们的指导老师(我们的指导老师对计算机完全不懂,只知道党建,真是讽刺)那里了解到,在我们的上上届有一名学长,他不仅将计算机协会的新媒体运营方面弄得非常好,而且他开讲课班的时候,主教的大教室里人都坐满了的。我至今都不知道他是怎么带动起来的,但后半部分的经验我是体会到了的。至于为什么在我加入的时候就走了下坡路,只能怪前任会长了吧。但我也不记得他的名字。

话说又回来,我体会到讲台底下坐满人已经是下一届会长周玉婷同学掌管计算机协会时的事情了。周玉婷也知道我,跟上一届一样也让我撒手去做,她全力支持(没错,是个女会长!)。我们在这一届除了继续开课,搞义务维修以外,还参加了社团联合会搞的大学生讲堂(好像不叫这个名字)。基本就是,每个社团都开课,然后大家选几个去上就有学时学分拿。

我当时讲的是《操作系统的发展史》《Git 的使用》和《云上的服务,你我共享》。这三节课我都没有像老师一样一味的灌输知识,基本是以一种科普的方式(也就意味着不会涉入技术太深)向大家讲。这三节课让我真正的体会到了当大学老师的感觉——你在上面讲,但下面只有几个人抬头听,剩下的人都在低头玩手机。不过,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名女生我这三堂课都来了,并且一直都在抬头听课。下课之后没问她的名字真是遗憾(当然大家下课都走了,估计也找不到她了)。

我也有想着开过将技术中心的人拉在一起,每周搞一次食堂内的聚餐活动,但搞了两次效果都不是很好,就算了。

之后,疫情来了,我们都开始线上教学,所以也无法开展线下的活动了,就此作罢。

然后又是换届时了,最后一届的会长是我的直系学弟罗小龙。这名学弟感觉有我当年的风范了,对技术非常好奇。而且不止他一个人,令我非常诧异的是,基本骨干都有学习的欲望。我当然也开了几次课,每次课他们都会来。

然后就是大四下学期了,下学期我因为想在家做毕业设计以及考驾照的原因,所以没有在开学之后立即返校。返校都是 5 月后的事情了,因为在 1 月份有幸加入了微软学生大使,而为了升级有一个任务是讲课。我就想到,以微软学生大使的名义开几次课吧,哪能想到,只开了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这一次课,不仅仅面向计协,同时也基本是面向全校的。虽然报名的有 20 多人,最后到场的只有 14 名。 我在课上讲了 Azure DevOps 相关的内容。最后我也很遗憾的是没想起来跟大家合影,而只是给大家照了一张合影。不过好像是外联部的部长(一名女孩子黄龙飞)最后在下课时问我了一个关于我讲的东西的问题,我觉得,真的是想学啊!

本来还想开 Git 介绍等等的课程,但是因为我懒,而且不停的撞上时间(什么四六级考试啦,这个考试那个考试,当然不是学校的期末考试),就真的成了最后一门课。这一点我十分惭愧,早知道真的多开几节课了……

然后我就毕业了。与计算机协会 4 年的旅程,虽然我还是没有讲计算机协会撑起来。但是我不后悔,我觉得这都是值得的。因为,我觉得我已经在有心人的心中种下了对这方面技术的种子,相信一定会开花结果的。

对了,还有一个小事情——罗小龙之前说,这可能是最后一届计算机协会,之后会跟移动互联协会合并。但我毕业时候再去问他,好像上面又不那么决定了。我也不知道详细的,可能是因为今年换了指导老师吧(还是搞党建团建的,没想到吧)。

我对新生想说的

你的数学差,这个差,那个差,没关系。只要在大学里,你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那就走去吧。这是你自己的人生,当然也要留个后路,不要像我现在一样,被逼考研,真的无路可走。

后记

大概最近会写第二篇,讲学校里我记忆犹新的事情。但也可能不会是最近。


如果喜欢本文,欢迎点击下方的「鼓掌」按钮!

如果上面没有加载出任何东西,可以点击这里


如果喜欢本文,欢迎点击下方的「鼓掌」按钮!

如果上面没有加载出任何东西,可以点击这里